丹麦红牛是丹麦特有的乳用品种之一。是丹麦本地牛与安格勒牛和乳用短角牛进行杂交培育而成的,近年来又参入了美国瑞士褐牛的血液。该品种形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和产肉性能。

丹麦红牛肉用性能亦好,屠宰率一般为54%。在肥育期,12~16月龄的小公牛,平均日增重达1 010克,屠宰率为57%。

生长能力

据丹麦年鉴记载,1989—1990年平均产奶量达6 712千克,乳脂率4.31%,乳蛋白率3.49%。个体最高单产纪录为11 8 96千克,乳脂率4.2%,乳脂量446千克,乳蛋白率3.31%。个体最高终生产奶10万千克以上。在我国饲养条件下,305天产奶量5 400千克,乳脂率4.21%,最高个体达7 000千克。

分布范围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引入30多头丹麦红牛,分别饲养于吉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原西北农业大学,主要用于改良延边牛、秦川牛和复州牛,杂一代普遍表现适应性强、耐粗饲、好养、生长发育快、初生重大,同时杂一代牛乳房发育好,产奶量高,深受群众欢迎。1990年原福建农学院从陕西省引用丹麦红牛冻精杂交改良福建闽南黄牛,同样取得上述明显的改良效果。

改良现状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引入30多头丹麦红牛,分别饲养于吉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原西北农业大学,主要用于改良延边牛、秦川牛和福州牛,杂一代普遍表现适应性强、耐粗饲、好养、生长发育快、初生重大,同时杂一代牛乳房发育好,产奶量高,深受群众欢迎。1990年原福建农学院从陕西省引用丹麦红牛冻精杂交改良福建闽南黄牛,同样取得上述明显的改良效果  。

据西北农业大学报道,丹麦红牛改良秦川牛的效果良好。杂一代初生重为3032kg,产奶量平均为1750kg,为本地牛的2倍多,奶中干物质为14.4%,乳脂率为5.0%,乳蛋白率为3.7%,乳糖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