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国有一个庞大的“粮仓储备”。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做一个有趣的换算,“产粮大省”黑龙江粮食产量甚至可以“养活”16个自己。
蝗灾、疫情、水灾、旱灾……诸多不确定性令半年全球粮食生产蒙受阴影。
近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度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研究报告甚至发出警告,全球迎来了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粮食危机”:多个国家超50%人口面临缺粮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SIN)数据显示,2019年,处于严重粮食缺乏状态的人口波及5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1.35亿人口受到影响。
其中,超过一半的受影响人口聚集在非洲。分布在非洲、中东及亚洲地区、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受影响人口分别达到的7300万、4300万、1850万、50万。
报告还列举了2019年最严重的十次粮食危机,也门、南苏丹超半数国民深受其苦。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对14亿人口的我国会否造成连锁反应?物价会飞涨吗?粮米面该不该囤了?从下边这几组数据或许能看出一些情况。
“进口大国”:2010年起稳居农产品进口量第一
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自2010年起更稳居全球农产品进口量第一。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和消费的升级。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的不平衡。比如,我们熟知的大豆——国内需求增长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
在2009-2018的10年中,大豆净进口量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之后净进口更是突破了8000万吨,是国内大豆产量的4倍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进口大豆中,用于生产豆粕的比重占总量的75%-80%,只有少部分是用于食用的。
但这绝不足以佐证我国粮食的外部依赖性。以上图为例,我包含小麦、大米在内的谷物净进口量从2015年开始下降,进口量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也呈现下降。
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来看,统计周期内,我国食品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一直稳定2%-4%,低于美国在内的统计国家(如下图所示)。
事实上,我国有一个庞大的“粮仓储备”。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总计库存有9.1亿吨。假如中国14亿人口,每天消耗粮食70万吨,足够消耗3年半的时间。
“产量大省”:黑龙江粮产量“养活”16个自己
进一步,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份(不含港澳台)粮食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等数据做一个有趣的统计,各省份粮食的自给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红色代表本省份人口数量,蓝色代表除供应本地人口外,剩余粮食产品可“养活”的人口数量。
(注:此处算式为“可养活人口=A省份粮食产量÷A省人均粮食消费量;额外可养活人口=可养活人口-A省人
以黑龙江为例,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省年粮食产量7506.8万吨、人均粮食消费量124.7千克/年、全省人口3773万,可以算出,本省粮食“可养活人口”60198万。除去本省人口,还能养活56425万人,
也就是说,“产粮大省”黑龙江粮食产量可以“养活”16个自己。
除了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份也可以供应超出自身数倍、甚至十余倍的“口粮”。从下图可以看出,除北京、上海、浙江外的29个省份都可实现“自给”。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农产品出口规模近年来也不断扩大。如下图所示,截至2018年,农产品出口规模稳居全球第五。另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针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比重占到65%左右,其次便是欧洲国家。
“吃货大省”:哪个省份人均粮食消费量大?
最后,究竟哪些省份最“能吃”呢?我们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数据做一个排序。
15个省份高于110公斤/年的全国平均线,西藏以207.3公斤/年的数据高居榜首,一定程度上与当地较为单一的饮食结构有关。你所在的省份上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