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一片红色的沃土。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高举革命大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了革命政权,苍茫雄浑的马栏山,留下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
如今,马栏镇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群众收入殷实。血液里流淌的红色基因,激励着马栏群众将信念转化为动力,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努力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红色旅游“圈粉”人气旺
“这是马栏革命纪念碑。追忆历史,怀念故人,用心感受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情感触摸那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每年清明节前后,马栏革命旧址就变得热闹起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
红色,是马栏镇的底色。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今成了这里发展旅游的重要依靠。让红色历史资源“活化”,既能发挥红色教育作用,又可带动就业,提升当地群众的收入。
目前,马栏镇建成了以马栏鹿野苑农旅结合示范点和马栏革命纪念馆、马栏河湿地公园、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阳坡头红色影视基地为主要景点,以康养休闲、生态观光、红色研学、农耕体验为主要内容的1小时精品旅游圈,并辐射带动马栏村、转角村农家乐、民宿宾馆快速兴起。
在马栏镇马栏村,“红色记忆农家乐”生意格外红火。“开业9年来,游客越来越多,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37岁的店长王玮说。2012年王玮在马栏镇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农家乐,去年利润已经有20万元。
随着生态的好转,在静谧的夏夜时常能听到马栏山上野生鹿的鸣叫声。另一方面,马栏镇的交通通达度越来越高,当地在旬马公路沿线配套建设了5公里景观花卉带,开通旬邑县城至鹿野苑旅游公交专线。
2020年马栏镇累计接待游客59.4万人次,创造经济收入超过3.69亿元。2020年,马栏镇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考核,马栏在全省排名持续提升,旅游产业正在成为马栏镇发展的新增长极。
特色农业“亮眼”稳增收
“我家种了200亩大白菜,去年净利润100万元。我已经盖上了二层小洋楼。”马栏镇转角村种植大户赵胜利满脸喜悦与自豪,向记者介绍自己种植蔬菜的致富经。马栏镇地广人稀,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发展高山冰冷蔬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沿着旬马公路一路向北,公路两旁遍布花草,不时能看到养蜂人和排列整齐的蜂箱。除了出售纯天然蜂蜜外,一些养殖户将蜂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土蜂蜜结晶后卖相较差,我们将土蜂蜜和人参结合制成含片,不光存储方便、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也好!”旬邑金硕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海水说。
在特色产业上,马栏镇实施“万箱蜂、万亩药”产业发展规划,全镇培育发展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养殖中蜂9136群,年出产精品蜂蜜达54800公斤,可实现产值438万元。在长舌头村、北坡子村栽植连翘、刺五加、板蓝根1463亩,前义阳村栽植丹参1864亩、文冠果200亩,全镇种植中药材10561亩,实现年产值3168万元。
“我们种植了1500亩丹参,去年产值18万元,带动了36户群众参与,户均收益5000元。”旬邑县文冠百味花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德峰说,中药材由合作社成员自主种植,而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并统一销售,中药材种植成为一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目前,马栏镇种植中药材7648亩,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签订了连翘保底销售协议,与天士力植物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丹参销售协议,2020年全镇中药材销售利润达1600万元。
烤烟被当地群众称为“黄金叶”,是马栏镇的又一特色产业。马栏镇后掌、坪里、北坡子等村栽植烤烟3500亩,新建育苗基地4200平方米,修建烟叶烘烤炉27座,实现年产值1750万元。
民生实事“暖心”落实处
在马栏镇金盆社区,一排排现代化的公寓楼引人注目,这里住的是以前的贫困户。“住在新楼房里心里面美滋滋的,地暖、天然气一应俱全,咱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今年72岁的童道莲2018年从地家坪村搬来,交了1万元就住上了118平方米的宽敞单元房。
“十三五”以来,马栏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33户344人,旧宅基地全部腾退拆除。“小雨不停,大雨不等,上足人力,三班施工。”马栏镇金盆社区是旬邑县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仅用60天就完成了4栋安置楼主体建设。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的马栏镇,高品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成为周边群众都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目前镇上有2所九年制学校、3所小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可把我的大问题解决了,3个孩子都在家门口的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上学,这里教学质量高,学校环境也非常优美。”袁红是马栏镇马栏村村民,以前在西安回民街做餐饮生意,今年因为孩子上学回到马栏村,这里优质免费的教育大大减轻了她的负担。
城镇建设抓亮点,社区建设抓布局,农村建设抓特色。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马栏镇经过5年的努力,村村建成了卫生室、便民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综治中心等,11个村均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目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