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祥符区曲兴镇段砦村,村民王书民和工人正在牛场忙着搅拌饲料、喂牛、清理牛粪,一排排肉牛正在牛槽中埋头吃着饲料。经过近1年的标准化养殖,这100余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即将出栏。

20多年前,王书民开始在家里饲养牛,多的时候达到30头。8年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规模化养殖的需求增加,他专门租了25亩左右的非农用地建设牛场,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余头。

用打料机打碎玉米秸秆、玉米籽、豆粕等,与饲料进行搅拌,肉牛的“吃食”就准备好了。“每天喂两次牛,早上4点、下午3点各一次。喂牛要舍得让牛吃,喂得多、吃得多,牛越壮、越肥。”王书民谈起自己的“养牛经”时说。

为了配合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王书民承包300余亩耕地,种植小麦、玉米,玉米秸秆、玉米青储、玉米籽用于饲养肉牛。牛场每天生产的牛粪成了种植粮食的好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

养牛20余年,王书民积累了不少“养牛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科大夫”。他注重养牛标准化,定期消毒、清理牛粪,科学搭配饲料。碰到牛普通的感冒发烧,他都是自己给牛配药、打针,做到规模化、科学化、卫生化,提升肉牛出栏质量和标准,确保牛肉安全。

据王书民介绍,一头牛出栏需10个月至12个月,养殖成本2万元,售价为2.5万元左右,净利润可达5000元。因长期从事肉牛养殖,销售渠道稳定,王书民养的肉牛都是批量销售,一年收入约50万元。目前,王书民正在采购新一批的牛犊和驴犊,再次扩大养殖种类和规模,增加收入来源。

王书民通过肉牛养殖不仅走上了致富路,也拓宽了段砦村的乡村振兴路。段砦村党支部书记王书寒表示,该村将紧紧抓住肉牛养殖的“牛鼻子”,加强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建设,引导肉牛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