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猪场动力网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2023年7月第4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12,环比上涨3.26%。本月国内猪价呈先降后涨走势;今年上半年猪价呈现长足亏损的状态,而在7月21日猪价异军突起连涨6天,虽然在27、28日熄火了两天,但临近月末又现涨势,这一波毫无预兆的涨价也让广大养殖户开始期待,8月猪价还会延续7月上涨的火种吗?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7月猪价上涨的火种来源
7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8.09元/斤,7月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6.84元/斤,7月的最后一天较第一天上涨了1.25元/斤;实现全面破8猪价翻身。与6月份的低迷情况不同的是,7月份猪价总体变化平稳的同时,实现了一波月末小爆发,但基于消费情况来看,当前处于市场消费淡季,暑期天气炎热、无节假日提振需求,那么在无明显的利好因素支撑市场的前提下7月缘何突现转机呢?
首先从供应端看,鉴于持续8个月之久的亏损,市场盼涨情绪终于被点燃,叠加近期饲料价格居高不下,集团场与中小散户的养殖压力进一步加大,导致养殖端挺价情绪明显;而持续亏损带来的情绪变化可以说是支撑目前猪价上涨的最直观的一个因素。
其次来源于外界因素介入,年内发动的两轮官方收储虽然没有在当月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对鲜销猪肉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为猪价起到了托底的作用。
同样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外界因素就是天气变化对猪场的影响,进入三伏天以来气温持续升高,南方地区疫病情况有隐隐抬头之势,尤其是地方猪场的非瘟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仅2023年5月单月全球爆发非瘟疫情超500起,因此养殖端的压栏情绪较差,市场标肥价差进一步拉大;而北方地区受强降雨天气的影响,集团场月末出栏计划被打乱,导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缺猪”现象,市场供应短时间收窄也成为支撑月末猪价上涨的直接因素之一。
而养殖端供应情况的改变引起的另一连锁反应则是二次育肥入场,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生猪平均交易体重120.80公斤,环比微跌0.04%。随着标肥价差的拉大,二次育肥户积极补栏截留了一部分本该流向市场的猪源,也为猪价情况改善起到了辅助作用。
而从消费端看,虽然7月没有特殊节假日与其他活动因素支撑,但随着疫情结束,暑期旅游情绪上涨明显,7月份我国国内游客人数达到了5.3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06.7%,而这一现象也对消费市场复苏起到了改善作用。
除了消费情绪的改善,极端天气突发也是影响猪价的特殊因素之一,受“杜苏芮”天气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出行受到阻碍,不得不积极备货以供居家使用;同时也造成屠宰场收猪困难,难以支撑压价。
8月支撑上涨因素有哪些?
目前“杜苏芮”影响正在逐步结束,但不可忽视的是新一轮“卡努”即将登场,而这一轮极端天气也将继续影响国内南北地区,导致基层生猪购销难度较大;支撑8月初猪价或有小幅上涨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二次育肥现象的增多,叠加散户猪场跟风惜售,也为猪价带来了一定的利好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二育虽然短期内对猪价有支撑作用,但其并未造成生猪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可能还会加大生猪产能后置的压力。
因此,总体来看,8月初猪价有望到达阶段性高点,但猪价持续走高仍缺乏实际利好因素支撑,总体或呈先涨后稳的变化趋势,毕竟当前市场总体供需基本面仍未改变,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且集团场扩建投产项目不在少数,能繁母猪存栏量长期高企,后期生猪出栏量存在进一步攀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