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照一心课堂
一、猪水疱病的症状有哪些?
猪水疱病的潜伏期为2-6天,接触传染潜伏期为4-6天,喂感染的猪肉产品,则潜伏期为2天。首先观察到的是猪群中个别猪发生跛行。
而在硬质地面上行走则较明显,并且经常弓背行走,有疼痛反应,或卧地不起,体格越大的猪越明显,体温一般上升2-4℃。
损伤一般发生在蹄冠部、蹄叉间,可能是单蹄发病,也可能是多蹄发病。皮肤出现水疱与破溃,并可扩展到蹄底部,有的伴有蹄壳松动,甚至脱壳。水泡及继发性溃疡也可能发生在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及乳头上。
一般接触感染经2-4天的潜伏期出现原发性水泡,接触感染2天之内即可发病,病猪一般3周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发病率在不同暴发点差别很大,有的不超过10%,有的可达到100%。
死亡率一般很低,对哺乳母猪进行实验感染,其哺乳的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有临诊症状的感染猪和与其接触的病都可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
典型型:猪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有一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2°C,上皮苍白肿胀,在蹄冠与蹄踵的角质和皮肤结合处首先看到。在36~48小时,小疱明显凸出,如黄豆至蚕豆大小,里面充满水疱液,继而水疱融合,很快发生破裂,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
病变常环绕蹄冠皮肤的蹄壳,导致蹄壳裂开,严重时蹄壳脱落。病猪疼痛剧烈,跛行明显。有的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导致病猪卧地不起或呈犬坐姿势。严重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用膝部爬行。水疱有时也见于鼻盘、唇、舌和母猪的乳头上。
仔猪多数病例在鼻盘上发生水疱。一般情况下,若无并发其他疾病不易引起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病愈后2周,创面能痊愈;如蹄壳脱落,则需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初生仔猪发生本病可引起死亡。
有的病猪偶见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表现为前冲、转圏、用鼻摩擦或用牙齿吹用具,眼球转动,个别出现强直性痉挛。
急性型:蹄部水泡很快破裂。水泡破溃后露出鲜红色溃疡面,在蹄冠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跪膝爬行或躺卧不起。在鼻镜、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也可发生的水泡;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泡,体温升高(40~42℃),水泡破裂后体温下降。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无并发症不引起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约2周后创面可痊愈,如造成蹄壳脱落,时间则会延长,恢复较慢。
亚急性型:病的传播速度缓慢,症状轻微,一般不容易被现。
隐性型:水泡病发生后,有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向前冲,转圈,用鼻磨蹭门栏、啃咬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该病型易被误诊。
常见的水疱病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病和水疱性口炎等。都表现为嘴和蹄上有水泡。早期皮肤苍白肿胀,最早见于蹄冠和足跟的角质与皮肤交界处。
水疱明显鼓起,充满疱液,很快破裂,也可持续数天;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真皮外露,颜色鲜红,常裂于蹄冠周围皮肤与蹄壳之间。
严重者蹄壳脱落,部分病变部位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变成化脓性溃疡,蹄感疼痛,跛行;有的是坐着或躺着,严重的时候膝盖爬行;有的病猪鼻板、舌头、嘴唇、母猪乳头周围同时出现水泡,10天后可自愈。
临床特征是母猪的蹄、鼻、口腔粘膜和乳头周围出现水疱。临床上很难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疱疹相鉴别,容易误诊。70年后,该病在不同省区频繁发生。
二、如何诊断猪水泡性疾病
猪常见水泡性疾病有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及水疱性口炎等,均以口、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对症治疗。
1、口蹄疫。侵害多种动物,主要为偶蹄兽,人也可感染。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幼龄动物易感。
图片
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传播媒介为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等。流行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发生较多。猪患该病后1-2天,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黏膜出现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局部发红、微热、敏感。
不久形成米粒或蚕豆大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如未感染1周后痊愈。若继发感染,严重者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不起;鼻镜、乳房常见烂斑,尤其哺乳母猪,常见乳头上的皮肤病灶。
哺乳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60%。
2、猪水疱病。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只有猪易感,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传染源为病猪及带毒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伤口传播。流行无季节性,但潮湿闷热季节多发。
早期皮肤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水疱明显凸出,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也可维持数天。水疱破后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常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
严重时蹄壳脱落,有的病变部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成化脓性溃疡,蹄部痛感而出现跛行;有的呈犬坐式或躺卧,严重者膝部爬行;有的病猪在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的周围同时出现水疱,经10天可自愈。仔猪多数在鼻盘上发生水疱,可造成初生仔猪死亡。
3、水泡性口炎。由水泡性口炎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患病及带毒动物,昆虫为传播媒介,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直接传播。多种哺乳动物均易感,主要为猪、牛、马及部分野生动物,以夏秋季流行为主。
病初体温升高,24-48小时后,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病变,不久破裂形成痂块,多发生于舌、唇、鼻端和蹄冠部。
口腔或蹄部病变严重时,采食受影响,但食欲未消退。有时在蹄部发生溃疡、病灶扩大,可使蹄壳脱落,露出鲜红色出血面。病程约2周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
4、猪水疱性疹。由一种杯状病毒引起,病死率很低。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及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别,需要实验室诊断鉴别。
三、猪水疱病的发病原因
猪水疱病也叫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
处于猪水疱病潜伏期的活猪、病猪及其产品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牛和羊与受猪水疱病病毒感染的猪混群后,可以从其口腔、乳和粪便中分离出猪水疱病毒,但它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猪只的小伤口或擦痕可能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其次是消化道感染。感染母猪有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仔猪。
在实际病例中,大部分猪水疱病与饲喂污染的食物(如泔水、洗肉水等)、接触污染的场地和运输车辆或引进病猪有关。猪水疱病的暴发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寒冷季节多发。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水疱病发病率较低。
四、猪水泡病流行特点
猪水泡病仅发生于猪,而牛、羊等家畜不发病。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在猪高度集中或调运频繁的单位和地区,容易造成该病的流行,尤其是在猪集中的猪舍,猪只数量和密度愈大,发病率愈高。
在分散饲养的情况下,很少引起流行。该病在农村主要由于饲喂城市的钳水,特别是洗猪头和蹄的污水而感染动物。病猪、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尿、水泡液、乳汁排出病毒。感染常由接触、饲喂病毒污染的泄水和屠宰下脚料、生猪交易、运输工具(被污染的车、船)而引起。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草、运动场和用具以及饲养员等往往造成该病的间接传播。受伤的蹄部、鼻端皮肤、消化道黏膜等是主要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