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猪业科学
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猪类疫病的频繁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感染而引发的一类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PCVD临床多以生猪消瘦、呼吸困难、颤抖为主要症状;感染后的生猪外观多表现为肤色苍白、黄疸;病猪剖检后可见肝硬化严重、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症状,是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PCVD视为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措施并防止扩散的二类动物疫病。PCVD主要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知的能够感染动物的体积最小的病原,病原学研究表明,PCV是一种单股正链的DNA病毒、外形呈环状、环状直径最小可达13 nm,无囊膜结构,病毒粒子呈十二面体对称。临床研究表明,截至目前,PCV共有4种已被鉴定和命名(1型、2型、3型与4型),简称为PCV1、PCV2、PCV3与PCV4。自1996年以来,PCVD的发病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在欧美地区等国家十分常见,在亚洲地区如中日韩等国也屡见不鲜。
1 猪圆环病毒的分类及流行特点
1.1 猪圆环病毒1型(PCV1)
PCV1首次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猪肾上皮细胞中,研究显示PCV1基因组全长不到1 800 bp,基因组大小与PCV2、PCV3、PCV4相似。最初,PCV1只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不具有致病性。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08年我国研究学者首次使用PCV1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细胞实验检测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的257例样本中,PCV1抗体的阳性率约为19%。随后,在对247例病猪及健康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检测中发现,病猪与健康猪均携带PCV1病原,其中健康猪PCV1阳性率约为6.5%,而患病猪中PCV1的阳性率则高达3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的兴起成为了检测PCV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2019年,我国学者通过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15个猪场的145份样本中,PCV1的阳性率为11.7%。诸多数据可见,PCV1在我国各地流行,但其阳性率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1.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PCV2首次被加拿大学者发现于20世纪末。自该型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都对其感染状况进行了诸多报道,我国于1997年首次发现PCV2。PCV2共有PCV2a、PCV2b、PCV2c、PCV2d、PCV2e、PCV2f六种基因型。如今,PCV2已被证实是引起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此外,PCV2还被证实与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仔猪震颤等猪圆环病毒病密切相关。21世纪初,国内首次在患病猪中分离出该型病毒。随后,我国PCV2的流行率不断上升,PCV2基因型高感染率也逐渐从PCV2a向PCV2d进行转变。截至目前,我国猪群中PCV2的阳性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曾在2015年对山西省大规模猪场中的284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猪场中PCV2的阳性率高达58%。而在2016—2017年针对河北省猪场的病料样品的检测结果也呈现出PCV2的高阳性率(约60%)。此外,在我国河南省,不同规模养猪场的PCV2阳性率也大相径庭,但整体发病率仍高居不下,河南省的部分大型、中型、小型养猪场中,PCV2的阳性率分别高达94.19%、92.68%和86.59%。如今,在高热类样品中,PCV2已成为仅次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V)引起猪群高热类疫病的主要病原。可见,PCV2已在我国广泛流行并具有较高阳性率。
1.3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PCV3首次被发现于美国,研究表明PCV3基因组全长约为2 000 bp。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报道PCV3病例的国家。回顾性研究调查显示,在2013—2017年这5年间,来自于我国河南、天津、山西等16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近1 700份样本中,PCV3抗体的平均阳性检出率高达49.7%,且在这5年间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部分养殖场内,PCV3的阳性率甚至可达到100%。由此可见,PCV3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泛且阳性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此外,现阶段研究显示,PCV3的致病机理与PCV2高度相似,也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猪圆环病毒病相关症状,且易与其他猪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
1.4 猪圆环病毒4型(PCV4)
PCV4的基因组全长为1 770 bp,是PCV中最晚被发现的亚型,我国于2019年首次在湖南省养猪场中发现该亚型,目前有关PCV4基因型的研究较少,PCV4体外成功培养案例也较为鲜见,2021年研究学者对来自河南省的137份样本检测发现,PCV4的阳性率仅有13.8%。就目前而言,PCV4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且主要以我国的部分地区为感染地区,尚未发现大规模检出及大批量阳性情况。
2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特征
因PCV感染猪群多呈现隐性感染。因此,在PCV侵袭机体后会致使生猪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进而促进各种其他病原及细菌的侵入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猪圆环病毒病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具体归纳如下。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PMWS主要由PCV2侵染而导致,该病多发于10周龄左右的仔猪。仔猪出生后免疫力低下,易受外界各种病原的感染。该病可导致仔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仔猪患病后精神状态日渐低下,身体日益消瘦;部分仔猪还会出现呼吸不畅、哮喘、拉稀等相关症状。研究表明,单纯的PMWS对仔猪的致死率不高,但当与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时,会使仔猪的病死率飙升至25%左右。
2.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PDNS可由PCV2或PCV3感染所致(主要以PCV2感染所致),该病主要感染生猪的皮肤和肾脏,多发生于15周龄左右的保育猪与育肥猪,致死率较高(10%左右)。病猪感染后全身各处皮肤均可渗出炎性分泌物,形成点状或斑状。此外在病猪的四肢、腹部及耳部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紫红色凸起。病猪剖检后可见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呈淡黄色,肾脏呈间质性肾炎及肾小球炎。
2.3 仔猪先天性震颤
该病是指仔猪在出生10 d内,肌肉出现阵发性痉挛、收缩的一种疾病。依据仔猪自身免疫力的不同,机体出现震颤的频率和程度均不相同,很多时候,出生后的仔猪往往因为震颤而无法准确进食、吮吸母乳进行导致营养不良最后死亡,且该病的病程时间较长,若不进行针对性地有效治疗,会造成仔猪的大面积死亡或成批量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消瘦。
2.4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指由PCV2、猪细小病毒、猪蓝耳病毒等多种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的一类疾病。该病多发于20周龄左右的育肥猪,病猪在感染后,容易出现高烧、持续性咳嗽、生长发育迟缓等相关症状。病理学研究发现,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临床样本的肺泡中存在大量的坏死细胞及蛋白样物质。
2.5 猪繁殖障碍综合征
研究发现PCV2还可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该病主要发生在母猪妊娠晚期,患病的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患病母猪产出的胎儿在出生后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等现象。
3 猪圆环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个体疫苗免疫
随着我国养殖模式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概念的不断普及,加强对猪群的个体疫苗免疫是减少PCVD发生并降低致死率的根本措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多种针对PCVD的疫苗,包括PCV2灭活疫苗、PCV2弱毒疫苗、PCV2亚单位疫苗、PCV2 DNA疫苗与PCV2噬菌体疫苗。这些疫苗均能够保护生猪免受PCVD的侵害。但美中不足的是针对PCV3与PCV4基因型目前还暂无相关疫苗可以应用。
在接种疫苗时,应注意接种时间。母猪在配种前3周左右便可首次接种疫苗。针对仔猪一般在3~4周龄接种,然后间隔2~3周进行2次接种。而对于种公猪,可在配种前30 d左右进行接种,2~3周后加强免疫。疫苗接种后要注意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水平较低的生猪可进行补免。
3.2 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对于猪舍的环境,需时刻保证猪舍的环境卫生,每次的清洁、消毒工作须做到位,还需保证猪舍内有足够的光照及通风条件,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对于猪场的人员、饲料、粪便及进入猪场的货车、货物等,需严格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切断各种病原体从外界进入猪场的途径。猪场应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断奶猪舍在进猪前必须严格的清洗消毒,在每栋猪舍门口须设置消毒池或消毒间,可使用3%的NaOH溶液、0.3%的过氧乙酸溶液以及10%的石灰水溶液对进入猪舍内的货物及推车进行消毒。从根本上杜绝外界病原体侵入猪群。
3.3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也是防治PCVD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管理猪群时应加强“防重于治”的原则。具体可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日常饲喂猪群时,需科学的配比饲料,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维持在较高范围,增强猪群抵抗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CVD的发病概率。第二,降低饲养密度,保证生猪有较为舒适的活动空间。第三,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减少PCV与其他病原体的交叉感染。第四,在必须引进种猪时,需执行严格的防疫检疫制度、需隔离观察30 d及以上,种猪健康且无行为异常才可混入猪群进行饲养,对于疑似患病的猪或行为异常的猪需早隔离、早治疗。第五,应减少各类外部环境对生猪的刺激,以免引发猪群的大规模应激。第六,严格控制外界车辆、人员、物品进入猪场,还要注意猪场内禁止混入老鼠、蟑螂等病原传播媒介,一经发现,需彻底消灭。
3.4 做好药物预防控制
做好猪群的日常保健及平时的药物防治也是降低PCVD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据权威报道,母猪、哺乳期仔猪及断奶前后仔猪均可使用不同的药物方案预防疾病。具体措施如下:
妊娠母猪在生产的前后1周,可在日常饲料中加入混合药物搅拌均匀后饲喂母猪,连续饲喂15 d便可有效减少病原的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PCV2的主要传播途径,饲喂混合药物能有效减少PCV2的感染机率。对于哺乳仔猪,可在其第1天时、第1周龄时和断奶时肌注头孢噻呋0.2 mL/头,以此保证猪群有较为稳定的免疫状态进而降低死亡率。最后针对断奶前后仔猪可采用拌料加药方案,连续饲喂15d以提升免疫水平。
4 小结
猪圆环病毒病是困扰当今世界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该病呈世界范围流行,阳性率高、致死率高;此外,该病病因复杂,病毒亚型繁多、变异较快,可与其他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引起多种症状。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做好疫病的防控尤为重要,需在加强个体水平免疫、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强化猪群饲养管理以及做好药物预防控制等多方面同时发力,减少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进而减少该病对养猪行业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