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时刻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安的便是民生。

猪,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食材,从“养殖”到“屠宰”,再送上“餐桌”,湖南省致力将生猪产业打造成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积极促进“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今年前三季度,湖南省出栏生猪4404万头,位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集中屠宰量、猪肉外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7%、20.4%,呈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20201128090053209

育好“良种猪”,注入生猪养殖“芯”动能

生猪养殖好,关键在育种。

湖南作为生猪养殖大省,立足于宁乡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湘西黑猪、黔邵花猪等优质地方猪资源,大力开展瘦肉型猪核心种源自主选育工作,通过推进省级区域性联合育种策略,成功研制出了“湘育10K”和“湘育50K”两款猪基因芯片,不仅显著降低了育种成本,同时,育种效率也大大提升,着力打造“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响”的优质湘猪。

生猪养殖模式由“散”到“聚”,是湖南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一小步,而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是湖南生猪产业升级的一大步。

近年来,湖南省支持大型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现如今,“公司+农户”已成为湖南大型养殖企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湖南生猪产业链也正在一步步地做大做强。

5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如“破竹之势”节节攀升,湖南生猪产业也全面回暖,彰显出无可阻挡的强劲发展势头。

目前,全省生猪规模占养殖比重的72%,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652家,年出栏生猪量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25%,这些万头以上的规模场以设施化为基础,以“智能化”为依托,以“自动饲喂、自动环境控制、自动粪污收集”为重点,基本实现了养殖全程机械化。

同时,农户们也积极拥抱科学养殖和环保理念,在22个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延伸“产业链”,织好屠宰加工“产业网”

一端搭着“钱袋子”,一端搭着“肉盘子”,生猪屠宰是连接生猪养殖与肉品消费的重要桥梁,是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湖南省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健全“三三”工作机制,将“强化‘三个推动’,狠抓‘三个聚集’,落实‘三个到位’”作为加快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策略,保障各项工作措施有序推进。

为保障屠宰安全,湖南省不仅修订了《湖南省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同时制定了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出台了规范屠宰行业管理意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双重维度上,有力确保了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湖南省全方位升级设施、锤炼队伍、强化监管,支持壮大屠宰加工,打通屠宰、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流通渠道,打造生猪全产业链。

目前,全省已有67家屠宰企业拥有改造敞式烫毛机,51家增添了劈半设备,55家配备了致晕设备,98家对急宰间、隔离间和无害化处理间进行了全面改造。不仅如此,全省还向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842人,有屠宰技术员4417人,兽医卫生检验员1199人。通过聚焦设施设备、人员素质、质量监管,把控从“生猪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增加生猪主导产业的附加价值,推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

端稳“肉盘子”,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近年来,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湖南屠宰加工链条逐渐延伸,从“运猪”向“运肉”加快推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湖南省还明确市、县可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支持屠宰加工,推进现代化生猪产业的发展。

此外,湖南省还通过采取联合、兼并、收购大型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等方式,整合资源,延伸链条,形成“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集团,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湘字号”大型龙头企业。

以“唐人神”为代表,湖南省肉类加工和肉类预制菜发展迅速。据统计,全省肉制品加工企业912家,仅腌腊肉的年销售量就在60万吨以上,湘西腊肉排名更是居全国十大品牌腊肉之首。

不仅如此,湖南省生猪和猪肉产品外销能力也日益增强。截至10月份,全省今年出口活猪12.9万头、肉类产品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9%、37.6%。

湖南生猪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让“放心肉”成为更多家庭的餐桌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