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互联网

自1921年在非洲肯尼亚首次发现非洲猪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从非洲传播至欧洲、南美洲、亚洲。2018年在辽宁沈阳首次发现非洲猪瘟,随后,蒙古、朝鲜等周边国家相继发生。

20250219031419971

现状:

非瘟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过。

很多养猪场不能幸免,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企业利润丰厚,有的企业在死亡边缘垂死挣扎!

当前无安全有效的疫苗(虽然有疫苗,但效果不好),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非瘟潜伏期:通常为3-15天,OIE《陆生动物法典》规定ASF的潜伏期为15天。

影响潜伏期的因素:病毒的感染量、毒株的毒力、病毒侵入的途径、猪自身的耐受力、自然感染还是实验感染。

隔离时间:为确保安全,可按照21天隔离计算。如:新场投产,猪只到场开始计算时间,21天后采样检测,猪群正常,方可解封。隔离时间长些,对防控更好。

非瘟症状: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猪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紫色、呕吐、鼻腔出血、腹泻、血便,1-4天内死亡(也有无症状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

亚急性型:病猪中度发热,食欲下降,皮肤出血和水肿,感染后7-20天死亡,病死率为30%~70%。

慢性型:病猪体重下降,间歇热,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发生坏死、关节炎、呼吸道症状。

猪群异常情况,在没排除非瘟前,不要解剖,先送样检测非瘟。

非瘟病毒生物学特性:在60℃环境中,30分钟失活;在56℃环境中,70分钟失活;在室温环境下,存活11天;在4℃血液中,存活大于1年;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为确保消毒效果,高温消毒一般在65度环境下,消毒60分钟。

非瘟防控原则:

早:及时发现

快:快速反应

严:严格处置

小:减少损失

生物安全管理是规模化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新场投产,清理、清洗、消毒的目标:消灭场内的污染物或传染源。引种成功后,重点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人员、车辆、物资、猪只、野生动物等。